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企业召回 > 正文
分享到:
    
高田气囊召回愈演愈烈 几十个国际品牌纷纷召回
2017-02-08 09:47:38 来源:中国质量报
近日有报道,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在英国,至少牵连了13家车企,计划在内的相关召回车辆接近1亿辆。

本报记者 王 辉

几天前,高田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认罚10亿美元。

近日有报道,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在英国,至少牵连了13家车企,计划在内的相关召回车辆接近1亿辆。

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看到,自进入2017年,海外汽车召回,更多的字眼是“气囊”,短短的一个多月,在国内34次召回中,气囊召回有8次。

早在两年前,日本诸多本土知名品牌宣布弃用高田气囊。

进入2017年,高田缺陷气囊缺陷不仅受到多国关注,日产、特斯拉、福特、戴姆勒、捷豹路虎、本田、大众、三菱、宝马、法拉利、三菱、斯巴鲁、马自达、丰田、梅德赛斯奔驰等几十个国际品牌也因高田气囊缺陷纷纷宣布召回。高田气囊问题愈演愈烈。

问题气囊成众矢之的

高田气囊门的起因最早要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曾有消费者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投诉,他们驾驶的汽车安全气囊在展开后会弹出金属碎片。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田也仅在2008年11月小范围召回过4000台装配有高田安全气囊的车型,但就在召回的半年后,第一起因安全气囊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

高田气囊造成的事故已经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市场,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2011年9月以后高田生产的气囊已在日本国内发生14起异常破裂事件。就在2016年12月27日在神奈川县的普通车道上,该公司小型车“飞度”发生追尾事故时,副驾驶席的高田公司产气囊异常破裂,金属碎片飞散,致司机的大腿受轻度灼伤。

自2000年至今,高田气囊频频伤人,有媒体报道称,仅2015年5月至今,高田气囊已经造成1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生产的气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将在美国召回约3400万个隐患气囊,至此3400万个高田气囊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汽车召回事件。

都是低价替代品惹的祸

随着气囊召回事件不断发酵。2015年2月26日,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和丰田10家汽车厂商共同委托第三方公司Orbital ATK公司,组成的独立测试联盟(Independent Testing Coalition,简称ITC),对召回事件所涉及的高田气囊增压泵进行独立测试,以获得最准确的事故原因。而受损最为严重的本田公司则单独聘请美国科技顾问来调查研究高田气囊问题。根据最新消息,ITC称针对高田承认的存在问题的4款气囊进行鉴定,已经证实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组装存在缺陷,其主要问题出自于气囊当中的硝酸铵推进剂。硝酸铵特点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当发生器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环境当中,气体发生器内部使用的硝酸铵推进剂将被破坏。当气囊在碰撞中展开时爆炸会将破坏零部件连同气囊一起弹出,伤及驾驶员。ITC负责人还表示,硝酸铵推进剂的使用、高田零件组装问题以及暴露在高湿热地区这三个因素的结合最终导致气体发生器容易破裂。同时硝酸铵的另一特点是成本低廉,相比于其他安全气囊生产商所采用的硝酸胍推进剂,高田公司所使用的硝酸铵的成本远远低于硝酸胍。

这种危险情况的发生几率,取决于安装问题气囊车辆所使用的地区情况。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长马克·罗斯金德(Mark Rosekind)对此表示:“科学试验已经表明,这些充气泵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不安全,特别是当它被暴露在湿度较大和温度多变的环境中时危险性更大。”NHTSA在要求高田召回问题气囊的同时,还督促其在2019年以前证明硝酸铵作为气体发生器推动剂的安全性。如果无法证明,则需要将目前市场中所有使用硝酸铵的气体发生器召回,并采用全新的发生器进行替代。

中国高度重视

大规模的召回,引起全球关注。早在几年前美国启动史上最大的高田气囊召回,就引起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虽然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生伤亡事件,但是本着对消费者高度重视的原则,中国立即启动缺陷调查。截至目前,质检总局已经对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奔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一汽丰田等在内的34家生产企业启动了缺陷调查。相关整车生产企业和高田公司称国内尚未发现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异常破裂案例。

自2013年以来,使用高田气囊的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累计召回47次,37个车型。仅在2015年5月和6月,包括丰田、日产、三菱、本田、斯巴鲁在内的日系品牌共发布了14起召回公告,涉及召回车辆141万辆。而进入2016年,大众、本田、讴歌、三菱、奥迪、马自达相继发布召回旗下车型。在2016年底,质检总局的《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发布会上公布:截至2016年12月25日,累计实施缺陷汽车召回1295次,涉及车辆3668.00万辆,其中气囊成为排名第一的缺陷问题。截至2016年12月25日,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一汽丰田等在内的21家国内生产企业已向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并向社会发布了召回信息,涉及车辆共计964.66万辆。但尚有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北京奔驰等13家生产者未向质检总局备案相关的召回计划。

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中心网站上看到,截止到2017年2月4日,共发布召回公告34起,其中,气囊召回就有8次。

质检总局特别提示相关车主,尤其处于高温高湿地区的车主,如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出现气囊气体发生器异常破裂的情况,应尽快与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并将有关情况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报告。

四面楚歌

高田公司做假隐瞒事实时间令众多车企以及消费者对其完全失去了信心。在2015年,本田第一个发表声明,指责高田公司气囊测试数据造假,并宣布彻底弃用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后,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日系品牌相继宣称与高田分手。

股票巨额亏损,面临被收购或出售股权。有海外分析师预计,高田大概需要3000亿日元(约合171.89亿元人民币)来处理气囊召回事件,极有可能面临出售股权来缓解危机的危险。

在高田失去大部分重要客户的同时,其竞争对手已经着手蚕食其原本拥有的市场。与高田分手后,本田公司很快宣布,将为在美国生产的新款雅阁配备日本Daicel公司生产的气囊,并且与全球第一大安全气囊生产厂家瑞典Autoliv公司进行了沟通。而丰田则选择了同一集团旗下的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提供全新的安全气囊。除了日本本土的Daicel公司和丰田合成株式会社,瑞典Autoliv公司和美国TRW公司也成为了高田气囊的替代品供应商。其中2015年5月,Autoliv曾宣布,由于高田扩大召回缺陷气囊造成气囊替换零件需求增加,公司将扩大自己品牌的安全气囊的产能,从而满足召回车辆所需。

链 接

高田株式会社

高田株式会社(Takata)最早成立于1933年,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汽车安全系统的研发。时至今日成立八十余年的高田已经从早期的生产安全带,发展至如今的生产三点式安全带、方向盘,研发双囊袋气囊、气囊气体发生器、儿童安全座椅等多种当今汽车安全系统,并且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第一为瑞典Autoliv公司)。

高田公司是全球诸多汽车生产厂家的零部件供应商,包括丰田、日产、三菱、马自达、福特、通用、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本田是高田公司的最大的客户,两者的合作关系超过25年,本田还持有高田公司1.2%的股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