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诚信建设万里行”(西安站)在陕西西安举行。启动仪式上,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2018)》(下称《白皮书》),从城市信用建设者角度展示西安市信用建设亮点和成果。
《白皮书》从机制体制、组织保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等角度系统的梳理了西安市在2018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面取得进展,归结为四大亮点:
一是组织制度保障趋于完善。西安市建立了涵盖38个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制,并于2018年11月共同成立西安市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西安市信用办建立工作机制,将市级有关部门、区县开发区牵头部门及所属部门纳入到“全市信用工作交流QQ群”,并且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西安市目标责任考核负面清单。
二是信用信息管理更加科学。西安市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建设的前期成果,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成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汇集、存储、共享和交换公共信用信息,建成了包括信用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及部分行业信用信息平台。西安市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常态化,信用信息管理更加科学。
三是信用信息应用更加广泛。除了西安市各部门广泛使用的信用承诺制度,在金融、医疗卫生、食品药品、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通过“信易+”为守信企业提供便利;同时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施工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对失信企业予以限制,列入“黑名单”,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
四是诚信文化教育深入人心。西安市按照广泛动员、人人参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信用宣传教育,并借助“诚信点亮西安”“诚信西商”评选等活动,逐步形成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的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诚信建设万里行”西安站启动仪式现场 王轶 摄
白皮书同时为西安市社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指出西安市社会信用政策法规偏宏观、工作协同存在“瓶颈”、信用信息归集有待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有待扩展、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足以及信用宣传还需普及等问题。
《白皮书》同时提出了西安市下一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六个完善”,即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应从完善组织构架、平台建设、“信用+”模型、信用服务市场、完善诚信教育、“以信筑城”等方面发力,让诚信者在西安市有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持续推进西安市营商环境的优化。

- 湖南发布医保工作人员十二条禁令 2019/05/08
- 上海:信用行业发展缓慢 人才供需失衡 亟待研究解决 2019/05/08
- 数字经济是诚信经济 2019/05/08
- 陕西集中治理19个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2019/05/08
- 山东:考试作弊记入诚信档案 监考员安检不规范将被追责 2019/05/08



- 第七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暨“互...
-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
- 诚信建设万里行
- 长三角地区深化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
- 第七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暨互联网+...
- 中国商务信用联盟成立大会暨商务信用建...
- 聚焦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
- 信用助力慈善还需法治护航
- 国富泰邀您乘坐G2017高铁 201...
- “诚信春运”:让回家的路更加温暖
- 聚焦2017电商诚信新进程
- 2017中国商业特许经营信用体系建设...
- 第六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成功在京召...
- 公务员诚信建设 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 共享单车火爆的背后 折射出诚信的隐患
- 社会惩戒到底有多严?诚信体系建设体现...
- 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会成功召开。
- 国富泰与您共建"诚信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