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学术作假频现 学术诚信建设不能有嘴没“牙”
2016-12-01 08:58: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近年来,诸如伪造数据、资料或结果,在科研材料、设备或研究过程中作假,窃取他人的思想、方法、成果或文字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出现,甚至呈现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年来,诸如伪造数据、资料或结果,在科研材料、设备或研究过程中作假,窃取他人的思想、方法、成果或文字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出现,甚至呈现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的趋势。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前不久中科院学部举行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直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

朱邦芬院士所说的“史无前例”并非危言耸听。

学术造假事件自2009年开始持续发酵,直到现在国内的论文和学生造假已经私底下蔚然成风。2016年10月份《财经周刊》上就曾披露,中国在医学论文上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而今年7月份央视又对我国高校的论文造假进行了纰漏,发现涉事学校达到了500多所。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科研和学术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其严重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学术诚信频频失守

根据央视新闻媒体的报道统计,当前我国的科研学术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其中在一些重点的医学和科研项目上,造假的不端行为居然有增无减。以2015年英国BMC出版社的医学论文撤回的43篇论文来看,就有41篇来自于中国。2015年8月,SPRINGER撤回的64篇论文中也有61篇来自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论文刊物的发表中,其撤回数量最多。与此同时,2016年9月美国著名的Plagiarism Watch在针对于现有的论文抽查检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国的学者、政府和机构等涉嫌通过付费途径刊登具有抄袭、造假嫌疑的论文。2016年7月,央视新闻媒体也将广州名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制售假论文的事件曝光,并对国内的论文造假行业进行了纰漏。

在媒体进一步的追击采访过程中,发现我国的论文造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循环产业链,产业链内部的交易额每年在10亿元左右,并且论文造假已经涉及到了国内的上百所高校。无论是国际刊物上的学术造假问题,还是我国国内的高校论文造假事件,都说明我国当前的学术诚信建设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学术造假问题如此猖獗,其实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学者或大学生个人的学术精神、认识和风气有关,当然这还与整个社会的个人评价机制有关。在我国,学术或论文造假的现象由来已久,很多学者或者学生个人因为自身的能力限制无法取得深层次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学习就想起了抄近道通过金钱交易来获得造假的论文。很多学生、学者对于学术的追求、认识和科学研究风气的认识都不够正确,对于教师、学生的论文诚信问题也不够重视。与邻国日本相比,我国学术诚信的社会教育与风气远远不如。

除此之外,当前社会中的个人各类考核和评价机制都与论文相互挂钩,比如个人的工作考核、职称评定、个人评优和晋升等,都需要进行论文的发表。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论文需求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自操刀进行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这也就滋生出了论文代写和学术造假的诸多中间机构,并形成了现今的庞大灰色产业链。

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学术造假的背后存在着很大的社会信任和风险危机,首先这会扼杀我国的学术公信力。因为学术的严谨性遭到了破坏,造假行业和各类事件的存在会进一步引发公众对于学者个人的学历和其背后学校的质疑。无论是何种学术发表,一旦其曝出了造假问题,很多民众都会对学术的正确性产生质疑,这也就导致学术的公信力遭到破坏。与此同时,造假的疯狂也会导致我国整个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遭到破坏,高校的创立本应该从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角度来推动我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不断地进步,但是各大高校内学术造假问题的披露,也会让整体社会的风气变得更加浮躁,如果我们只注重虚伪的表面工作,忽视了真实的内在涵养教育,中国的未来发展必然会遭受到诸多的阻碍。基于世界上各大有名的权威刊物对于中国的学术造假问题的揭露,我国的科技形象和科研形象都一落千丈。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科技创新的竞争才是未来国际之间斗争的有力武器。中国作为当前的新兴大国,如果在科技创新的工作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造假问题,那么我国的科技创新也只能是所谓的“假科技”,与其他国家在竞争之时,只会输得一败涂地。

我国学术的诚信建设过去一直都是光用嘴巴在说,真正通过制度、规则将诚信工作有效落实的,至今为止还没有真正迈出这一步。学术的诚信建设不能光有嘴,没有牙,如果持续对这种造假行为保持“零作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将会一蹶不振。

对此,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建立第三方学术监督机构,完善诚信科研制度,针对于当前学术和论文造假猖狂的现状,国家的科研中心与各类高校、科研单位都应该联合起来,筛选出权威人士建立起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这一机构需要对于学术的真伪性负责。与此同时,完善诚信的科研制度,不仅要从科研风气上进行引导转变,还要加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组织中的个人诚信科研档案建立工作。一旦发现有人进行学术造假,首先必须撤回所发表的论文,并取消本人的学历和研究成果,给予严厉的学术惩罚。

其次,改变社会传统的个人考核制度,综合考评者个人的工作表现,当然,造成学术造假的还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我们社会中的个人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论文相互挂钩。无论是职称的评定和个人的晋升要求等,都需要论文的发表。针对于此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新的规定,改变社会中传统的个人考评制度,注重多个方面和角度对于个人的评价。应该将论文的考核转移到个人工作表现的绩效考核上。

最后,关于学术的诚信建设问题,其实可大可小,但它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绝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我们必须要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真正整治那些造假的学者和人员,并促进我国的科研事业规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