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大数据让诚信变成贷款硬实力
2017-03-31 09:38:53 来源:半月谈网
完整的信用信息是农村经济主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重要条件。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远落后于城市,农户个人取得正规金融机构低息信用贷款的难度较大。

完整的信用信息是农村经济主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重要条件。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远落后于城市,农户个人取得正规金融机构低息信用贷款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支行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将农户诚信守法的记录与贷款挂钩,有效化解农户贷款难,助力农村进一步形成讲诚信的民风。

缺信用,农户贷款很难

在一些农村地区,抵押物缺乏、信用信息不足导致农户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廉价贷款。当前一些农村地区融资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难”,实则是“缺信息、缺信用”。

“想抵押贷款没抵押物,想信用贷款条件又够不上,我一度都想去外面借高利贷了。”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海棠村村民、苗木种植户胡燕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从沿海地区学习了苗木种植技术后回到家乡创业,贷款前金融机构要求他进行担保或者出示信用记录,因为离乡多年,回乡时间短,他的条件够不上、贷不成。

相关调查显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缺乏传统的抵质押物等“硬件”,而反映农户的劳动技能、农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及其流转、养老、医保等状况的“软信息”又分散在相关政府部门,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导致银行和农户间信息不对称,银行会为规避信用风险而惜贷。

一些农户从未与银行建立借贷关系,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处于无信用记录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收录重庆市1792万人的信息,覆盖率仅为50%,而这一数字在中西部地区已可以算成绩良好。

从追着村民要到村民急着还钱

“以前往往是我们追着村民要贷款,现在是村委会追着我们还贷款。”业内人士笑着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中间的变化,就来自于基于农业大数据整合的信用村镇建设。

自2010年起,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巴南中心支行牵头研发西南地区首个农村征信系统,整合分散在区农委、林业、国土、社保等11个单位172种信息,以前需要金融机构人工核实的如农田、林权、社保、医保等农户个人权益信息几乎全部涉及,并通过人民银行加密网络共享给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底,该数据库累计收集各类信息236万条,覆盖农户18万户、专业合作组织103个,覆盖面分别达99%、31%。

为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放贷、规范村民信用行为,巴南区通过考察村镇产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良贷款清收等情况,实现信用村镇一年一评,获评村镇的所有农户都会在贷款时享受到更低的利率和更简易的贷款条件。

“信用村让每个村民都受益,因此大部分村民自觉还款。此外,村委会也有相应措施主动维护村集体信用。”海棠村村支书朱春告诉半月谈记者,村委会出于对信用村镇荣誉的维护,会第一时间做好债务人工作,督促其偿还债务,这让银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村组织”,涉农银行的支农信心大大增强。

信用建设助推村集体治理

诚信村镇建设不仅让农户获得了实惠,更让村镇民风进一步好转,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集体意识明显增强。从巴南全区来看,自2012年创建信用村镇以来,涉农银行对信用村农户的贷款未产生一笔不良贷款。同时,信用村镇建设列入社会综治目标考评后,村里黄、赌、毒、打架斗殴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民风得到显著净化。

“建立农村信用系统对农村基层治理有极强的正效益,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让信用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值得借鉴。”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晴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