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举办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发布会
由国务院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主办,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协办的“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发布会”10月30日在京举办。
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郜风涛指出,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的推出,为国资监管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支撑。通过合规化数据采集和智能化应用,监管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看得透”的跃升,有效防范潜在经营风险。未来,国资监管将进一步深化技术应用,推动穿透式监管在全链条运营中落地见效,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经济安全夯实制度保障。
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袁军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试点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对话与合作的格局。未来,将继续推动基础设施、标准规范、试点应用的协同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的模式,让信用与数据深度融合,为“数字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提出,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把制度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为价格发现、价格认定和价格监测提供了全新平台。公共数据的定价要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实现原始数据、加工数据、衍生产品的分层分类定价,既能发挥政府的基准作用,也能保障市场的灵活调节。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指出,中国信息协会积极推动信用信息标准化研究和行业交流,助力破除数据壁垒、推动全域统筹。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标志着我国信用治理体系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实现了从信用评价到信用治理的跨越发展。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桥梁作用,推动信用数据共享与国际互认,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重塑经济格局,但大量数据仍‘沉睡’,尤其信用数据长期面临共享困境。构建安全可信、开放共享的数据流通环境,关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与国家竞争新优势培育。新华网将以权威传播力解读数据改革价值、以前沿科技力夯实可信流通基础、以平台连接力促进生态协同共建、以专业服务力拓展数据应用场景,与各方携手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推广,让数据要素在安全可控下充分流动增值。”
商业信用中心主任袁星煜回顾了中心20余年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心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使命。此次发布的“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是中心“信用+数据”三步战略的重要实践:筑基,打造数据可控流通的信任底座;聚力,组建联盟推动数据合作共享;引领,构建可信数据信用体系,破解未来数据流通中的信用瓶颈。他表示,中心将以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理念,持续推动空间成果在政务、金融、产业等领域落地,加快形成全国数据信用新生态。
首批联盟单位代表——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辉表示,通过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智集团将充分发挥在人力数据治理、数据确权和隐私计算方面的经验,推动人力信用信息的安全合规流通。未来,将携手各方打造公正、透明、可信的人力资源信用环境,探索“人力服务+数据要素”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人力资源品牌。
发布环节上,商业信用中心与首批联合单位共同点亮“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该空间以数据确权、安全流通、智能协同、信用赋能为核心特征,已初步形成“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平台运营方、第三方服务方”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心对空间建设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信用数据在政务服务和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的落地场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南重点介绍了联盟产品清单,明确提出将通过标准化产品体系、统一运营机制和开放共享模式,推动空间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这些成果为后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确权、加密、追溯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保障数据在跨领域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可信性。他强调,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安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应以可信空间为依托,形成可验证、可追溯、可监管的安全框架,提升产业链韧性。未来要在制度、技术和生态层面不断突破,为“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据介绍,商业信用中心未来将持续推动信用生态可信数据空间在政务服务、国资监管、产业协同、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落地应用,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信任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