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城市“限狗”为何陷入拉锯战? 运动式执法不能治本
2018-12-04 09:07:29 来源:工人日报
武汉也出台规定,两次受罚的养犬人将纳入严重失信名单,并且物业如果对违规养犬坐视不管,最高会处以3万元罚款。

  “被查实没有办理《养犬许可证》的,将进行没收或者捕杀犬只,并对犬主人处以3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11月15日,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 “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明确强调了遛狗时间、地点等养犬行为,并表示在集中整治期间,违规将从重处罚。

点击进入下一页

  11月初,杭州6岁男童被没拴绳的宠物狗追,其母驱赶狗反被狗主人打伤,该新闻受到广泛关注。这也被很多人看成是杭州“最严限狗令”出台的导火索。

  狗,自古以来被看做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但近年来,随着养狗人数的不断增多,狗伤人、狗扰民等现象也频繁出现。

  《工人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西安、青岛、长沙、三亚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严格的养狗政策,但实施起来往往步履维艰。“限狗令”的制定,不仅是在探讨人与动物该如何和谐共处,更考验着立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合理性。

  不文明养狗行为亟待整治

  “遛狗不牵绳,尤其是遛大狗的,实在可恶!”近日,安徽合肥的余女士在小区乘电梯的时候,突然窜进来两只身高一米左右的大型犬,着实吓了她一跳。跟着进来的狗主人手里拎着一袋垃圾,并没有牵着狗绳。当时,害怕的余女士只好缩在电梯角落里,一动也不敢动。

  “我不反对别人养宠物,但真不能忍受这些不懂规矩的狗主人。”余女士把这段经历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和认同。

  “身边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几乎是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肉眼可见的变化。据今年9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狗人数已经达到3390万人。

  与养狗人数不断增多相对应的是,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街头狂吠扰民等现象频繁出现:今年6月,南京一两岁孩童被贵宾犬咬伤,其父在与狗主人交涉未果后将宠物狗摔死;8月,成都一13岁男孩在小区被一条德国牧羊犬扑倒,左耳被咬穿……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516例,死亡502例。狂犬病位居死亡人数较多的传染病种前列。

  于是,全国许多城市针对狗患治理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其中不乏一些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济南推出养犬积分制,不拴绳、扰民、未办犬证、未按时年审等行为将会按照规定扣分。如扣满12分,所养犬只就要被暂扣;西安则规定,对于不听劝阻的不文明养犬者,将吊销其养犬登记证,5年内不得再养犬;武汉也出台规定,两次受罚的养犬人将纳入严重失信名单,并且物业如果对违规养犬坐视不管,最高会处以3万元罚款。

  限狗措施存争议

  在杭州工作的磊萍(化名)养了一只1岁左右的柯基犬。杭州“最严限狗令”出台后,她所在的一个有200多人的杭州柯基狗主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上百条的讨论。

  磊萍告诉记者,整治行动开始后,群里的许多狗主人都排队去申请狗证了。据杭州城管公布的数据,专项治理工作开展4天内就受理办证11106件。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杭州城管大规模棒杀犬只的谣言也开始传播开来,引起了部分养犬人士的恐慌。

  “可能是因为规定里,没办证‘将进行没收或者捕杀犬只’的字样比较吓人。最近不少狗主人不太敢出去遛狗,担心万一狗被抓走还没来得及赎回就被捕杀了。”磊萍曾专门去询问物业,城管是否会进小区抓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对此,杭州城管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开信表示,治理工作的重点是不按规定养犬的人,而不是犬,请网友勿信谣传谣。

  但在磊萍等不少杭州养狗人士看来,一些具体措施还是把矛盾产生的责任归到了狗的身上。“狗狗一天至少遛两次,但按规定早上只能在7点前遛,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怎么起得来?而且白天不让出门对宠物也不太友好。”磊萍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云南省文山市还出台过更为严格的遛狗时间规定,禁止在早上7时至晚上22时之间遛狗。“我觉得只要有文明养狗的意识,遛狗的时间并不是问题。”磊萍说道。此外,也有民众对于将一些品性温顺的大型犬划归到禁养犬种持反对态度。

  “如果不用法规管管那些不文明养狗的人,他们只会更加随心所欲。”养狗多年的黄女士赞成城市出台带有惩戒性质的限狗政策。但她也表示,治理狗患应该关注缓解人际矛盾、提升公民素质,“最近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很多还是因为养狗人的戾气太重。文明素质脱节的问题映射到了养狗这件事上。光靠‘限狗令’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运动式执法不能治本

  “现在还是会碰到一些遛狗不拴绳的人。”西安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8月,西安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严厉整治,但半年过去了,不文明养犬现象还是偶有发生。

  也有一些杭州市民担心,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过后,当投入的监管力量没有那么多了,是不是一些不文明养犬现象又会卷土重来?

  相关执法部门也表示,在处理群众举报的违规养狗行为时,也常常存在取证难的困境。

  记者梳理发现,许多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制定过地方性的养犬管理规定,20余年间也曾多次修订完善,但因为养狗数量不断增多、执法存在困难等原因,实际治理效果往往呈现出一种“拉锯战”的状态。

  早在2009年,广州市就开始施行《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条例中对于养犬行为、惩戒措施均有详细规定。但据广州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犬伤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17年全市统计被犬咬伤人数就超过10万人,日均约289人被狗咬伤。

  “城市治理狗患往往是运动式执法。一段时间的严打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规范养狗行为又恰恰是一个需要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物业等多方面综合参与的过程,很难保证所有监管一直到位。”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一些“一刀切”的限狗政策执行起来不好落实,也容易导致法律成为“一纸空文”,缺乏震慑力。

  刘晶说,不文明养狗的背后,反映的是狗主人自我权利意识的膨胀,是公民社会教育没跟上。“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定惩戒制度上,加强对狗主人的教育管理。比如多次违反政策要列入黑名单,和狗主人的其他办事事项挂钩。”

  也有动物保护人士建议,随着养宠物成为城市生活的日常话题,需要引入并扶植更多的专业机构,帮助市民树立文明养犬意识,在执法方面也可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牵头执法单位,能够在日常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