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长三角一体化,迈向更深更高更远
2018-06-28 15:05:52 来源:新华日报
作为国家批复的唯一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编制了建设“信用长三角”行动方案,在长三角范围内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工作格局。


6月1日,长三角地区最重量级的年度会议在上海举行。三省一市主要领导悉数参加座谈会并出席成果发布会,《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内容发布,27个项目正式签约,10位“大咖”受聘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会议形式的创新、会议成果的丰富,让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更加深入、更高质量充满了期待。

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大事件

“包邮区”,是一个总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当你过上便捷的双城生活,享受发达的交通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时,是否知道长三角的壮大,与一位领导人分不开。

2003年,被业内视为“长三角元年”。那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沪苏之行拉开三省市高层频繁互访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合作升温。他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八八战略”,其中第二条就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自此,有了2005年的第一次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后来,“泛长三角”概念慢慢进入大众视野,“3+1”的新格局写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到2016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26个城市组成,世界级城市群确定了更详尽、明晰的路线图。

10多年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已召开13次,作为统筹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高级别会,会上商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背后,是三省一市携手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信心和决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今气象万千。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今年,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整体上发生了新变化,比如:

决策层的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时间由年底调整到了上半年,审议、决定和决策关系长三角区域发展重大事项;

为了从更高层面整合资源和需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也应邀出席会议;

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会谈成果、签约项目,各省市主要领导讲话发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想法。

这次座谈会的召开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推进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7个项目签约,涉民生服务多领域

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会议期间进行了27个项目的签约,其中现场签约11个项目,场外签约16个项目。



现场签约的项目包括组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5G先试先用、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建G60科创走廊、推进“人工智能+法院”、申宁杭合四城轨交扫码便捷通行、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联动、建立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等,涉及基金、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区域合作、商务等领域各1个、产业领域3个、民生服务领域2个。其中,政府-政府层面5个,政府-企业层面2个,企事业-企业层面4个。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谢志成与另外两省一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铁塔公司负责人签署了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省一市开展5G先试先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5G外场技术试验和5G网络布局,在边缘计算、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加强5G综合应用示范合作,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率先发展。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有具体项目来推动。”走下签约席,谢志成对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说,三省一市间每年都应有实质性合作项目,通过坚定不移往前推进项目,几年后长三角一体化就会有更加显著的进展。

三省一市商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搭建“6+365天”常年交易展示平台,推动会展商品通关便利,加强与品牌展会联动,打造长三角会商旅文体品牌项目等。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表示,江苏要服从服务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要完成规定动作,又要抓住在家门口办博览会的机遇,用好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同时,和上海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合作深化进口博览会数据挖掘,推动形成商机共同开发机制。此外,马明龙认为,长三角地区还要进一步推进市场一体化,打破市场条块分割,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热腾腾的“路线图”,干货满满

成果发布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介绍了刚编制完成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主要内容。出行、看病、5G使用……热词一个不落,件件民生相关。未来三年,已安排妥妥的!

先看看目标: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地位更加凸显,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看到,《计划》覆盖12个合作专题,进一步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明确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纳入近期工作要点,确保合作事项能够落地。

信息量太大,重点划起来:

一是抓紧编制一批专项规划。比如,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已经启动了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启动实施一批专项行动。比如,三省一市积极谋划制定5G先试先用行动,在长三角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开展综合应用示范。

三是率先制定一批实施方案。比如,作为国家批复的唯一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编制了建设“信用长三角”行动方案,在长三角范围内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工作格局。

四是推动落实一批重大项目。比如,目前三省一市已落实了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17个项目,今明两年全面开工。

五是积极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比如,共建覆盖三省一市的G60科创走廊,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创新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六是全力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建设。比如,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实施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等项目。

同时,还将旅游、体育、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合作事项纳入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使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成果惠及百姓。

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进一步明确,下面就看怎么做啦。

高端智囊云集,为一体化出谋划策

成果发布会现场,10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获颁聘书。他们当中既有来自北京的专家,也有各省市区域化研究的资深专家。他们的专业和智慧将汇集起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献言献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发现,此次聘用的专家多是在区域经济、城镇化等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咖”。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他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区差距、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等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务院参事徐宪平曾具体组织我国“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此外,还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其仁,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董祚继等专家。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不同于以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一鸣说,过去追求高速增长时期,聚焦于传统生产要素,比如解决能源问题、劳动力配给等,而现在则聚焦于创新,开展科技合作、人才合作,打造新的产业高地,在全球经济版图重塑中扮演新的角色,“有了更新的内涵和更深的寓意”。

众所周知,单个城市参与竞争必定势单力薄,城市群是城市经济高度发展后要素集聚形成的空间形态,比如美国的纽约湾区、日本东京湾区、英国伦敦的大都市圈等,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科研机构都集聚在城市群里。

“长三角的城市意识到一味模仿没有出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发展必须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发展方式等方面也必须创新。首先,调整空间组织架构,更大力度打破行政区划的架构,引导各个城市在创新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功能。其次,建立协调机制,在项目运作中建立成本共担和共享机制,“大家都付出,大家都要有收益,才能把事情谈成”。此外,上海大都市圈内要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可以更多布局到沿江、沿海、沿路,加快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

蓝图绘就,前景光明。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正阔步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