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浙江杭州:信用驱动城市发展
2017-07-19 09:25:23 来源:新华社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让信用信息从沉睡中活过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早在2008年,杭州就开始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让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能够汇集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客观反映个人或法人的信用状况。

浙江杭州,是一座因水而灵的城市。美丽的西湖、壮观的钱塘潮,让杭州获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斑马线礼让行人,移动支付网络全面覆盖,体现了“诚信”的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凝聚了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风格。

2015年,杭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信用示范创建城市。“弄潮儿向涛头立”,杭州敢于站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潮头,用担当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走出一条杭州特色的城市信用建设之路。杭州的城市信用建设究竟有哪些特色?探索了哪些经验?杭州市民有哪些切身感受?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上有哪些突破?在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举办前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

让信用信息活过来跑起来

记者:信用信息是开展信用工作的基础,杭州是如何收集并高效利用这些信用信息的?  

徐立毅: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让信用信息从沉睡中活过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早在2008年,杭州就开始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让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能够汇集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客观反映个人或法人的信用状况。目前,信用平台已实现了全市51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99类共2488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形成了1200余万份自然人信用记录和100余万份法人信用记录,实际有效数据达1.3亿条。

同时,为妥善处理好信用信息的公开、应用和隐私保护的关系,激活信用信息,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管理机制,将信息划分为社会公开A类、授权查询B类和部门共享C类三类,每年对分类目录进行更新。目前,平台中有A类信息990万条,B类信息7700万条,C类信息4300万条。信用信息的分类管理,不仅能够推动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信息,更为市民及时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授权征集信用信息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城市发展需要信用驱动

记者: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

戴建平:信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石,城市发展需要信用驱动。信用杭州建设是我们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提升杭州社会治理公共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

2016年,杭州市举全市之力为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做好服务保障,向世界展示了杭州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独特韵味。当前,杭州市面临着“后峰会,前亚运”的窗口期,面对杭州发展的新方向、新使命、新目标,我们提出了“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发展战略。

让奖惩联动成就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记者: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这其中“联合”二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杭州有哪些探索?

徐立毅: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把事前承诺和容缺受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是支撑“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把奖惩联动和事中事后监管相融合,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监管联动,让信用产生约束力,也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创新。为此,2015年-2016年,杭州市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七天双公示”机制。借助浙江省政府服务平台,逐步推广杭州市行政许可和处罚“七天双公示”,公示信息都可在“信用杭州”网上看到。目前,公示的许可信息已达162万条,处罚信息21万条。

二是推行信用承诺。杭州在建委招标代理、房产企业预售等8家部门17个事项建立了信用承诺机制,并将承诺书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已有7.7万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承诺书。

三是实现红黑名单发布。早在2015年,我们就出台了《杭州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明确每年两次集中向社会公布信用红黑名单。目前,杭州市公安、安监、国税、民政等28个部门已经建立了红黑名单的认定和发布制度,累计正式对外发布红名单976家,黑名单269家。

四是实施行业信用分类监管。杭州市已有27个部门在行政管理领域采用了信用分类监管手段,杭州市旅游局建立了旅行社行业的“文明诚信档案”和旅游企业诚信榜,将信用与其日常管理挂钩。杭州市农业局通过委托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以专业评级的方式开展农产品生产单位信用评级工作。

五是强化奖惩联动。我们制定了《杭州市法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管理办法》,分别针对失信和守信的法人明确相关惩戒或激励措施。以此为依据,杭州实现了在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审核过程中查询信用记录,让政府资金向诚信的企业倾斜,而对被列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等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给予“一票否决”。

同时,为积极落实国家的各个联合奖惩备忘录,杭州市各部门积极行动,例如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与10个单位联合签署了奖惩联动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市公安消防局制定了《杭州市消防安全失信单位管理暂行规定》,并分别于上下半年针对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的企业开展了失信联合惩戒专项工作;人力社保局出台了《关于对失信“黑名单”主体进行联合惩戒的备忘录》对6类国家级失信黑名单、13类省级失信黑名单、30类市级黑名单的主体实施惩戒;杭州市监察局、审管办联合推进杭州市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信用管理工作,对三类不良行为由主管部门、中介服务管理平台实施不同程度的联合惩戒。发改、公安等13家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严重交通违章当事人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共同治理交通领域的失信主体。

积极探索利用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为企业融资  

记者:在为中小企业、微创企业建立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方面,杭州市做了哪些探索?

戴建平:这两年,在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为企业融资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并要求各部门配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金融信贷领域信用联动机制。协调杭州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在开展信贷尽调、审核过程中,积极对接采用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同时也已将平台数据提供给人行,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开展辖内法人信用评级机构违约率检验结果通报工作。

二是税务领域信用建设。继续实施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动态管理。2015年6月,市级纳税部门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签订“银税互动”全面合作协议,对纳税信用良好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发展社会化征信和信用服务。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信用评估机构对全市144家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了信用评级,55家企业获评等级BBB级。另一方面,设立金融风险池和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信用产品创新,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2016年1-10月,转贷引导基金帮助全市1818家企业转贷2105笔,转贷金额107.2亿元,为企业节省成本1亿元;132家担保机构为全市51679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新增担保企业33357家,新增担保金额44亿元,担保余额235亿元。

让信用惠民带给人们便利和快捷 

记者:市民诚信是城市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是如何将信用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

徐立毅:信用需要维护,也需要经营。所以,在推进城市信用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信用惠民”的理念,将信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信用从无形转为有形,让老百姓、企业能够切身感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从而引导、鼓励大家维护好自己的信用,并通过个体塑造整体,让杭州整个城市都能够始终环绕着“信用”的光环。

目前,在杭州工作生活的老百姓都能够通过手机的支付宝APP开通个人公共信用记录查询,及时掌握自己的信用状况;“信用图书馆”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借还图书,免押金、免办卡、线上借还送上门;“医信付”使得全市900万市民卡的持卡人都可以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解决患者就医前充值排队带来的不便。此外,先住后付的“免押金信用住”服务遍及全市各大快捷酒店,免费借用雨伞和充电宝的“信用借还”服务覆盖了机场、地铁等主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超市、星巴克等连锁店。这些都是杭州“政企合作、共筑信用”已落地的应用场景。也因此,信用建设被广大杭州市民所认可,分别被市民评选为2014年度、2016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我们相信,随着“信用惠民”场景的逐渐增多,力度逐渐加大,信用将成为杭州老百姓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信用将会融入所有杭州人的血脉,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如同源源不竭的西湖水,汇集着人文情怀,滋润着子孙后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