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十年回顾:中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市场
2011-09-14 15:52:00 来源:

  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多年来,由于矿山的持续开发,矿产资源形势已相当严峻。突出表现在资源危机矿山数量增加,大宗支柱性矿产的可供性存在较大的问题,煤炭、铝土矿、黄金、铁矿、铜矿、铅锌矿和大宗农用矿产持续短缺。
  此背景下,实施"走出去"政策,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积极开拓和融入海外资源市场,参与世界资源市场的竞争与资源的再分配,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需要。
  1."走出去"固体矿产资源利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的10年,正是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折期,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2年以前,基本处于"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状态;
  第二阶段:2004-2005年,开始发展并"渐入佳境、虚火上升"。
  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在国际资源市场渐趋繁荣的背景下,我国大型企业打通资金瓶颈约束,在国家鼓励政策驱动下,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对外矿业开发主体多元化,大型国有矿业企业、民营矿业企业、地勘事业单位齐头并进,态势良好
  迄今中国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开发投资53个国家,累计投资近数百亿美元。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地勘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分别靠实力、靠机制、靠技术,在资源开发"走出去"方面各显神通,日益成熟、壮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分布特点来看:中冶集团、中色集团、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等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仍然是"走出去"的主体,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走出去"领域正在由新兴力量变成主力军之一,地勘单位则成为境外资源开发重要的后备力量。
  3.2010全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4.71亿元,中央及地方财政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2006年以来,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和社会投资稳步增加,我国"走出去"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一直呈现稳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矿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国内铁矿、铜矿、铅锌矿和大宗农用矿产短缺情况加剧,为鼓励"走出去"资源利用的发展,国家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还加大了对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财政补贴投入,社会投资部分也相应扩大,全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也呈明显增长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