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成功救援的借鉴价值
2011-09-19 15:02:00 来源:

  对矿山企业而言,井下采矿本就属于事故易发的生产环节。统计数据显示,矿难已经成为我国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第二号“杀手”。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还无法做到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等,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
  井下应急避难所是保护矿工生命的屏障。圣何塞铜矿创造的救援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井下应急避难所建设得非常完善。
  在这个井下避难所里,存储着紧急情况下所需的各种食物及干净水源。在最初的17天里,被困矿工每人每48小时吃两汤勺罐头鱼和半片饼干、喝半杯牛奶,从而支撑到首批救援物资到达。
  正是这个避难所,为遇难矿工避险、自救、待救、逃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时间。同时,避难所还能提供电话和视频,让被困矿工能够与亲属通话,甚至与地面人员一样观看足球比赛。
  在救援过程中,营救人员设计了一种名叫“白兰鸽”的救援器材,专门为矿工运送食品和药品,通过通风管道送至避难所。这种被形容为“胶囊”的救生舱,内部装备有供氧、通讯和逃生设备。最终,33名矿工和救援人员正是搭乘“白兰鸽”,依次从700米深的井下逐一安全升井。
  与之相比,我国绝大多数矿山尚未设立这类井下应急避难所。因此,井下一旦发生险情,矿工无处逃生,又无法获取食物和饮用水,只能陷入听天由命的被动局面。同样, 地面救援人员也无法得知井下的准确信息,导致救援方案难以确定,使救援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指出,我国一些矿难伤亡人数多,与缺乏完善的紧急避险系统有很大关系。井下紧急避难所是矿工生存的重要保证,可以为救援赢得时间。目前,我国正在强制推行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等。对于逾期未安装的矿山企业,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一位矿山安全管理专家说:“在矿山安全管理方面,井下紧急避难所只是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先进矿山企业相比,我国矿山企业在硬件建设、健全系统、资金投入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应当以此为契机,深入实施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抢救生命是第一位
  在圣何塞铜矿救援中,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充分报道了智利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珍视、关爱每一名矿工生命的良好国家形象。
  在地面救援人员送给井下矿工的物资中,除了食物、药品、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还包括游戏机、足球比赛集锦、家属视频录像等满足精神生活的用品。同时,智利政府还做了许多工作: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个专家小组,借助航天员在茫茫太空中的生活经验,为受困矿工如何在空间狭小、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生活质量提供借鉴;为保证受困矿工的身体健康,专门聘请营养师制定特殊的食谱;为矿工提供了用灭菌铜纤维制造的短袜,防止感染脚气;一名健身教练还通过闭路电视,每天带领受困矿工健身一小时;此外,矿工出井时都会戴上一副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智利政府在矿难救援过程中,把矿工生命放到了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这为今后我国矿山企业的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依靠井下应急避难所和地面专业救援外,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圣何塞铜矿井下矿工的情绪非常稳定,秩序井然有条。33名矿工自发组织起来,积极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指挥大家用一辆汽车的蓄电池为头灯充电,并用手头的机械设备寻找水源;一名矿工成了临时医生,为其他矿工抽血和采集尿液样本,通过专门的传递设备送到地面上;一位拥有31年采矿经验的矿工,组织大家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地形图,为后来的救援提供了很大方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圣何塞铜矿的矿工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这跟平时的安全素质培训有很大关系。受此启发,我国矿山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业务能力培训,提升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通过定期培训、实战演练和现场检查,确保矿难发生后每一名矿工都能具备过硬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