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电子商务“会诊”诚信之痛
2010-06-28 00:00:00 来源:网络

  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烧钱、泡沫、苦撑,到再度回暖后,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几大难题得到缓解,现金流、物流已不再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但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依旧缓慢。原因何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指出,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采用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独立第三方构建诚信体系服务平台,研制诚信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规范,培育诚信市场。

  事实上,诚信问题并不只存在于电子商务领域,而是因为电子商务的远程性和虚拟性使它更为突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电子商务作为一个虚拟交易环境,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环节,并牵扯到多个利益主体,因此,诚信是电子商务的生存之本。针对电子商务领域诚信缺失的问题,宋玲认为,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电子商务行业诚信制度建设。根据电子商务行业诚信建设工作的需要,制订本行业诚信建设需要的相关制度、对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对不良诚信信息甄别制度和被惩戒者申诉及复核制度,以及对守信企业的鼓励制度和失信企业的惩戒制度等,使诚信建设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

  二是利用诚信信息开展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内部诚信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诚信信息,包括企业自身的诚信信息和交易伙伴的诚信信息。

  三是对企业开展诚信评价。作为鼓励企业守信的重要手段,根据企业的守法守规情况,履行行规行约情况等诚信信息,对企业开展行业诚信评价。诚信评价内容可以依法进行公示,使诚信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守信践诺的激励机制。

  四是协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根据企业的申请,可以以强化诚信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协助企业建立以客户诚信状况调查、诚信评价、诚信投放、账款追收为核心,涵盖企业诚信自律、诚信档案管理等内容,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使企业内部的诚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作者:杨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