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中国信用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7-09-12 08:36: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际信用合作深入发展,中国政府将在以下领域与国际各方深化信用建设合作:建立对话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信用相关法律制度研讨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跨国合作。

9月9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国际合作信息、信用系统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上,国合信用研究院发布了《我国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评估报告》《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务诚信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国别信用报告》和《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系列研究成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透露,国际合作中心及其下属单位,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信息、信用系统研究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同时,社会各界对信用服务和信用监督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掀起了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热潮。

据了解,《我国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评估研究》是国合信用研究院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内容,开展的社会信用体系现状评估研究。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形成了《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名录2017》《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评估报告》《“信用中国”系列网站建设现状评估报告》《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评估报告》等。

着眼于我国城市政务信用水平评估的实际需要,国合信用研究院针对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2016年政务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打分并形成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杭州、南京、重庆、济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对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作用日益显现。通过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造媒体平台,可以帮助参与各方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国合信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文玲坦言,在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数据和信用建设还存在差距,比如,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用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如何实现政府信用数据的公开、有效、增值;如何借助信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立体的互联互通等。

对此,国合信用研究院和国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完成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信息化平台及系统,将为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国际组织等相关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综合网络系统服务。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央数据库,国际产能合作网、重点项目库系统、五通服务平台等10个平台和系统构成,是城市和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

《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是国合信用研究院针对国际产能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产能合作潜力巨大,潜在供需缺口极大且高度依赖外部产能的国家有缅甸、文莱、东帝汶与赞比亚等28个国家;产能合作潜力较强,潜在供需缺口较大且部分依赖外部产能的国家有卢旺达、菲律宾、塔吉克斯坦等103个国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建设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中国信用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国际信用合作深入发展,中国政府将在以下领域与国际各方深化信用建设合作:建立对话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信用相关法律制度研讨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跨国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