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信任危机比经济危机更需警惕
2011-11-08 07:48:04 来源:广州日报

奇特的“临时工”现象,荒唐的脊梁奖;医患“暗战”,消费陷阱,问题食品令公众杯弓蛇影;一些公共事件中,面对政府辟谣、专家解释,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今天,以“信”为儒家精神基石的中国社会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任是一个社会得以黏合的“胶水”。偏离了“信任”的轨道,疾驰的列车难免失控。近年,信任缺失带来的苦果让人们很受伤。从一杯奶、一勺油、一条鱼导致的“餐桌危机”,到“被满意”、“求‘辟谣’”、“萝卜招聘”催化的“群体焦虑”,再到屡见报端的群体事件折射的基层“不稳定因素”……一个个“套中人”心怀“不轻信”的自我保护警觉,行走于陌生人社会“江湖”;一个名叫“信任”齿轮的卡壳,令社会运转出现间接性“短路”。失信、不敢信的集体潜意识,无形中大大增加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信任危机比单纯的经济危机更值得警惕,因为后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毕竟有限。

 

见微知著,该出手时就出手。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随后,国务院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层的重视,让人们心怀憧憬:渴望互信却又不敢践行诚信的怪圈,能否在将来打破?“失信”与“不信”的因果恶性循环,又该如何从道德、制度层面切断?

 

人言为信。市场经济社会,重建互信须从“践诺”的经济关系率先求解。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经济生活必须遵循“货真价实”这一基本契约精神。然而,如此简单的交易法则却普遍失范——虚假宣传、双重标准、价格欺诈、“听证帝”、股市圈钱游戏,以“油荒”、“电荒”逼宫涨价,假“绿色猪肉”甚至“瘦肉精猪肉”、“化学火锅”……诚信,成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稀缺品,这是市场经济的悲哀。而国家层面的征信系统建设,虽然迟来,却是早已被发达国家证实的求解之道,值得期待。

 

诚信需要“土壤”。诚信内化为“德”,外化为行为准则,既要通过心灵的熏陶和感化,亦需借助外力的鼓励、教化甚至“矫正”。一个社会,如果失信者无需引咎,守信者未得褒扬,甚至成为吃哑巴亏的傻子,谁还愿意、敢于守信?于是乎,时时、事事保持高度警觉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异化为个体“成熟”的标志,高压之下,我们的社会竟胆怯到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彭宇案”给了转型社会、陌生人社会中原本就缓慢发育的互信生态致命一击;而佛山“小悦悦”事件,又让这种互不信任添上令人心悸的血色一笔。如何改良“信用土壤”,司法、行政、社会力量都应给力。

 

诚信更需要“种子”。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酵母”,应成诚信体系重构的排头兵,因为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公信”是“私信”的最好教材。“房票门”不了了之、地方政府为污染企业背书,以私利、政绩为本而不是以民为本,这是最大的“失信于民”;一些地方干群隔阂,互信渠道壅塞,从“躲猫猫死”到“试探性自杀”,“不明真相的”群众自然只能“围观”、“起哄”;更不必说一些官员底线不保,猥亵女童、共用情妇、将女下属灌罪强奸,私德与官德双双亮红灯,群众怎能不降低其“信用评级”……将权力关进“笼子”、“玻璃缸”,让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先诚信起来,整个社会的诚信重建方能迎来曙光。

 

区域商务信用平台(www.bcpcn.com)的新闻、公告与红黑榜发布功能,搭建企业品牌美誉度的传播载体。凭借信用信息管理和发布经验,针对新闻、公告等形式的不同发布需求,为地方政府或行业商协会提供了更好的传播消费领域新闻事件,揭露不良企业失信行为,公布典型消费纠纷案例,直播重大投诉事件,通报投诉处理结果,追踪报道政府诚信系列活动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基础。帮助消费者了解市场最新欺诈手段、行骗伎俩,熟悉消费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动向,掌握维权常识、防骗技巧;通过信用分类的方式,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呈现在传播的焦点,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建立企业品牌形象,借助平台媒体功能奖优扬善,让企业的美誉度快速传播。

 

区域商务信用平台(www.bcpcn.com)的信用数据库可覆盖当地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流通行业企业等,通过准确记录市场主体获得行政许可、经营资质、违法违规处理以及合同履约情况等信用信息。例如,企业间在进行贸易合作之前,可以先登录信用数据库,查询对方以往的信用记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前,登陆数据库也可以了解网店所有的投诉、反馈记录,避免了网络欺诈的发生。一方面引导安全购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诚信企业得到认可,使失信企业得到惩戒;另一方面,有效规范当地市场商务秩序,使诚信企业得到大力宣传,是企业“出的去、叫得响、信得过”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